2018年2月7日 星期三

中國時報【黃琮淵】
台股殺聲隆隆,昨盤中一度大跌645點創下歷史最大跌點,「跌得更深」的罪魁禍首指向ETF(指數股票型基金)。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在去年9月就直接點名ETF對台股將助漲助跌,並示警最嚴重時恐發生系統性風險,但金管會卻認為央行過度憂慮,沒當一回事,如今印證薑還是老的辣。
一籃子交易 交投過熱
根據央行在去年9月在理監事會後提出的報告,以美國股市為例,觀察股權類ETF採行「一籃子交易」,影響所涵蓋個股的交易價量行為,投資模式已被大量運用於各類型資產,如債券、大宗商品、匯率等,若監理不慎,恐增加金融市場的系統風險,故須密切關注發展。
台灣雖然直到2014年才開放槓桿╱反向ETF,但市場卻熱到爆,去年全球十大槓桿╱反向ETF,亞洲包辦前2名,台灣的台灣50反1規模竟是「世界第一」。
眼見市場交投過熱,央行在報告中點名ETF受惠於交易便利與成本低廉,ETF資產規模不僅快速成長,更蠶食主動式基金原有市場占有率,加上具有高週轉率特性,導致對美股影響力與日俱增,結構性轉趨脆弱,加深了暴起暴跌的可能性,台灣可能將遭受其害。
成交量低 金管會輕忽
央行更以「羊群效應」形容ETF的被動式投資盛行,一旦標的股票出現較大跌價損失,恐加深整體股市跌幅,美股都有出現狀況,各國監理機關開始嚴管ETF,台灣ETF也已不再是單純金融商品,怎麼能輕視。
不過這樣的說法,卻被金管會潑了冷水。金管會當時的說法是,相對美國ETF占總成交量比重超過3成,台灣目前不到5%,遠遠未達引發系統性風險程度,因規模尚小,尚不到引發系統性風險的氣候,給足央行軟釘子碰。
救不了 羊群效應成真
據了解,央行對於金管會輕忽ETF的衝擊雖不以為然,但既然主管機關沒想管,也只能盯好外資,留意是否再加碼反向ETF,前天發表外匯存底時,再由外匯局長顏輝煌出面喊話,表示將對外資道德勸說,並由專人緊盯。
金融圈高層直言,央行在股市上萬點時當黑烏鴉,頗有要金管會嚴管ETF的味道,自然惹得金管會不開心;但反過來說,如果ETF沒那麼嚴重,央行也不必講得那麼嚴重,如今「羊群效應」一語成讖,但已救不了台股。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